民国着名学者陈衍如是说:“文教之开兴,吾闽最晚,至唐始有诗人。至唐末五代,中土诗人时有入闽者,诗教乃渐昌。至宋而日益盛。”(《补订〈闽诗录〉叙》)闽文学的起源及其发展较晚,至唐有郑露、欧阳詹、黄滔、薛令之等较为着名的文学家,宋代以后福建文学得到长足发展,出现繁荣发展的局面,与江西、浙江等省位居全国文学发展前列,出现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家杨亿、柳永、蔡襄、张元干、刘克庄等人。
至明代,福建科举教育、文学发展地位进一步提升,文学成就卓着,明初以张以宁、蓝仁、蓝智等最为出名,随后出现以林鸿、高棅等为主的着名诗人群体“闽中十才子”。他们的诗风宗唐复古,形成“闽派”诗歌。明中后期,出现了郑善夫、邓原岳、徐熥、徐火勃(“火勃”拼字)、谢肇淛、曹学佺等一大批诗人,闽诗因而臻于极盛。此外,还有颇具特色的台阁体诗、守边抗倭诗和明末遗民诗,“明兴二百年来,列圣作人,文风遐鬯,闽士蒸蒸,建旗鼓,属橐鞬,与海内抗衡”(万历《福州府志·文苑传论》)。清代福建诗歌创作继续取得丰硕的成果,较为着名的有清初黎士弘、丁炜、张远等人的闽派诗,康熙乾隆间许遇、叶观国等人的风土杂咏诗,又有“七字温如玉有情”的黄任之诗,还有陈寿祺、龚景瀚等人的学人之诗。清代古文方面则以朱仕琇、高澍然、陈寿祺的功力最为深厚。到了近代,八闽大地亦人才辈出,在诗坛上出现了以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。晚清时期,又出现了以陈衍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“同光体”闽派诗人,提倡宋诗风格,开启了中国诗歌新的局面。
底蕴深厚的闽文学成就闽文学研究的累累硕果。闽文学研究较早集中在闽江学院,创立于2000年的《闽江学院学报》“闽文化研究”专栏即具有丰富的闽文学研究内核。“闽文化研究”专栏自创立后,闽江学院即将其作为重点栏目予以打造。至今,“闽文化研究”专栏已编发学术论文300余篇,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。该栏目先后被评为“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”(2007年)、“第二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”(2010年)、“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”(2010年)等,2011年,“闽文化研究”栏目与其他10个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被载入了《共和国期刊60年》史册。2011年12月,“闽文化研究”栏目又被评为第二届教育部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”。获评教育部“名栏”,这是全国教育界、出版界对《闽江学院学报》“闽文化研究”栏目所具有的学术高度及社会价值的大力肯定。
“闽文化研究”栏目的开设,以“重要学术价值、鲜明地方特色”为旨归,所刊发的学术论文涵盖了“闽文化”中的方言研究、民俗研究、宗教研究、文学研究、服饰文化研究、戏曲艺术研究、历史名人研究、闽台文化交流研究等诸多方面。这些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,不少兼具原创性,产生了较好的学术效果,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。为充分彰显“闽文化研究”栏目的研究成果,自2011年5月以来,我主持《闽江学院学报》编辑部先后结集出版了“闽文化研究学术论丛”。此套丛书目前已出版5册:《闽文化的前史今声》《闽文化的人文解读》《闽文化的历史思辨》《闽文化的精神结构》《闽文化的时代传承》。这套丛书是从《闽江学院学报》十几年来精心打造的特色栏目“闽文化研究”中历年来已刊发的近300篇论文里遴选出181篇汇集而成的。如今,我们遵循闽文学发展规律,从此丛书中钩沉探骊,潜心遴选出约30篇,力求反映闽文学发展成就的研究力作加以出版,以飨读者,以期为闽文学研究留下历史的跫音。选文中不乏如陈庆元、朱则杰、陈广宏等名家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