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搜索
        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文献资料 > 书刊推介
        两百多年前,一个“古早味”的厦门
        2021-01-19 09:25:25 来源:福建日报 作者:记者 李 艳

        最早志书“失而复得”

        《鹭江志》是厦门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书,由薛起凤主纂、黄明香和杨国春分修而成。该书自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开始纂辑,至乾隆三十四年(1769年)告成。

        在《鹭江志》中,凡厦门山川、城郭、风土、人物、学校、典章之设,巡守防御之制,以及创建源流,盛衰沿革之故,无不一一备载。书中忠实记载了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厦门的自然景观和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资料。作为厦门独立的地方志书的雏形,《鹭江志》可谓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。

        厦门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。早在唐代,已有内陆人民迁居岛上。明代中叶,厦门作为月港的外围港而兴起。康、雍、乾时期,厦门的海上贸易仍然十分兴盛。但是,有关前期厦门地区和厦门港的记载,通常见到的是道光十九年(1839年)刊印的周凯《厦门志》,却不见乾隆《鹭江志》。

        这是因为,清道光年间《鹭江志》一书尚留存于世,后竟亡佚,没有人再见过这本志书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,厦门的有关部门与卓识学者曾多次登报征求该书,然而一无所获,十分令人遗憾。

        幸运的是,上个世纪80年代,荷兰归侨陈增唯先生将荷兰莱顿大学馆藏《鹭江志》残本进行复印,并赠与厦门大学图书馆收藏。不久,厦门大学历史系林仁川教授赴荷开会,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得见该残本,喜而又复印携归,并赠与厦门市图书馆。

        就这样,乾隆《鹭江志》“失而复得”。虽已为残本,但其关于厦门建城时间、人物传、厦门古代物产和厦门名胜古迹等的记载,多为其他史书或志书所缺,仍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。

        《鹭江志》残本回归之后,《厦门文化丛书》编委会与鹭江出版社为发挥其应有作用,组织专家学者加以整理,出版了1998年版的《鹭江志》整理本,让这本古老的志书得以重新进入人们视野。

        时隔二十二年后,鹭江出版社又重新对《鹭江志》整理本进一步进行补充修订,并于2020年底再版问世。

        几百年前的生动书写

        1998年首次出版的乾隆《鹭江志》整理本,是在《鹭江志》残本的基础上,根据残卷中的目录从《厦门志》《同安县志》辑佚补缺完成的。出版后,成为研究厦门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。

        鹭江出版社编辑一部的梁靓是本次《鹭江志》整理本再版的责任编辑。她介绍说,《鹭江志》整理本 1998年出版至今已有多年,第一版早已售罄。“但是这些年来,经常有很多读者来访致电出版社,询问这本书的情况。其中有些是做厦门地方历史的研究,有些是厦门文史的爱好者,他们纷纷表达了希望这本书能再版的心声。”

        1998年的《鹭江志》整理本,为了方便读者阅读,将异体字、繁体字一律改为规范的简体字,并严格按照《鹭江志》抄本残卷复印件原文顺序整理,加以标点、校注。梁靓说,对于研究者而言,这部志书整理本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,而对于普通读者,会发现这部志书关于厦门的描写非常生动翔实,翻阅中仿佛让人回到几百年前那个美丽丰饶的岛屿。

        如厦门岛和鼓浪屿夹峙的那条水道,被称为鹭江,而厦门岛这边的沿江道路,被称为鹭江道。鹭江道的历史,与码头息息相关。码头在地方话中叫作“路头”。鹭江沿岸,最早的时候有“十三路头”的说法。《鹭江志》中就对这些路头有明确的记载。

        《鹭江志》中附有《厦门八景图诗》,记录了当时的厦门八景:洪济浮日、筼筜渔火、阳台夕照、万寿松声、虎溪夜月、鸿山织雨、五老凌霄、鼓浪洞天。

        鼓浪屿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,来厦门旅游的人们,看到的是一个万国建筑博物馆。而在《鹭江志》中,记载的是鼓浪屿这样的美景:鼓浪屿,在海中,长里许,上有小山,田园、村舍,无所不备……左有剑石、印石,在海面。又有鹿耳礁、燕尾礁。

        《鹭江志》中关于当时民俗的记载非常生动,如有关过元宵的场景,《鹭江志》记载:读书之人,每于元夜迎魁,办纸灯,分别芹、桂、杏、桃及瀛洲台阁诸物,以为嘉兆。

        而从这部志书中,还能一窥200多年前厦门的物产盛景。书中对于当时厦门谷物、蔬菜、果实、花木、药草、鱼类等等,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详细记录。

        梁靓说,令她印象深刻的,还有书中大量的文人诗歌、赋等,不仅是研究了解厦门历史文化的参考,读来也特别有感染力。“相信每一个热爱厦门的人,读到这些诗歌时,都会感同身受。”

        追寻记忆凝聚精神

        残本的珍贵文献价值、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、出版业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以及读者们对于厦门的热爱,均促成了《鹭江志》整理本的再版。

        从去年7月《鹭江志》整理本再版工作启动,到去年11月整理本定稿交付印刷,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。

        江林宣老先生曾任厦门市图书馆副馆长,也是《鹭江志》整理本初版的整理者之一。此次再版,江林宣已是近80岁高龄,但他仍不辞辛劳逐字审核,修改谬误,并查阅大量史书,补齐第一版《蓝应元序》中所缺十余字。

        “整理本全书近20万字,江老已经是近80岁的高龄,但非常认真严谨。每次和江老进行沟通,看到他在书稿上写下的大大的标注字迹,我都觉得特别感动。”梁靓说,老一辈专家学者们严谨的治学态度,也是这本书得以顺利再版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        乾隆《鹭江志》的编纂,至今已有两百多年,沧海桑田, 其间历经几多重大历史的变更。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废”,正如该书后记中所写:有文史专家这样严谨的治学态度,以及诸多有识学者和海内外读者的关心,《鹭江志》得以从成书到再版。希望通过这次再版,《鹭江志》进一步加强对厦门历史文化资料的挖掘和传承,发挥志书、存史、资政、育人的功能。

        “在我看来,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让人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厦门,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厦门。”梁靓说,以往有个刻板印象,似乎直到五口通商之后,厦门才进入历史的视野。其实从明代建嘉禾里开始,厦门就凸显其军事价值。“我们现在经常讲凝聚民族精神,追寻历史文化记忆。希望《鹭江志》整理本再版,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厦门的历史,了解这里也是一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地方,凝聚精神,一起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。”

        365bet注册指南_365bet手机娱乐场_365bet正网方志
        版权所有:中共福建省委365bet注册指南_365bet手机娱乐场_365bet正网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、平潭综合实验区365bet注册指南_365bet手机娱乐场_365bet正网方志部门
        闽ICP备案号(闽ICP备20005811号-1)
        技术支持:东南网
        福建省365bet注册指南_365bet手机娱乐场_365bet正网方志